漫漫人生路,点滴在感悟 —— 采56-3班 曹合群

发布时间:2018-11-14来源:中国矿业大学110周年校庆网

我是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56级学生,56年入校,61年毕业,分在湖南冶金学院采矿系任教师,(现该院已并入了中南大学)。一年后,调入湖南瑶岗仙钨矿工作,在井下干了七年,与工人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友谊深厚。由于工作需要,后从事科研革新和科技管理工作,从工人干到工程师,中层干部,在此工作、生活、结婚、生子、度过了23个春秋。

是改革开放的大潮,把我们这些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60年代大学毕业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1984年,我调离矿山,进入了省级单位,从事科技管理,技术咨询,教育培训工作达15年,于98年底,从高级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的岗位上退休。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历尽曲折,感触良多,仅谈点滴感悟于后。

  

一、敢于吃苦,勇于面对

我虽然是大学教师,但来到矿山,先是下井当工人,遇到的首要问题是井下工作艰苦,要过吃苦关。

1)井下环境恶劣、阴暗、潮湿、见不到阳光,狭小的巷道,低矮的作业空间,到处是凹凸不平,到处是滴水涟涟,空气中弥漫着异味和粉尘,与想象中相距甚远。起初,进入矿井,黑洞洞的,有些害怕,无论是走路和工作都要小心翼翼,切不可掉以轻心。难道在困难面前能退缩吗?千百万矿工为了国家建设和民族兴旺都在井下拼搏,我能高人一等,消极逃避吗?不能,要坚决挺住。

2)井下工作,一般都是重体力劳动,工作繁重,体力消耗大,比如风钻工,要背一台上百斤的钻机爬天井,上采场,还没打眼,就累得满头大汗了,一旦开动钻机,振得厉害,骨头像酥了似的,加上作业的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一个班下来,全身湿透了,外面是泥水,里面是汗水,累得筋疲力尽,面对此情景,我从内心更加佩服工人的艰辛和伟大,心想,一定要向他们学习,扎根矿山。

3)安全隐患多,地下水从岩石裂缝中渗出,巷道和作业面大量积水,工作要延续,必须冒水作业;岩石松软,掉落甚至坍塌,也要避险作业;井下巷道密布,井口林立,走路、工作都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切不可大意,当井下通风不畅,必须戴好安全防尘口罩,以保护自身安全。

4)井下作业,一般都是三班倒,遇到早班(0-8点)3-5点困极了,特别是冬天,更加难熬,这就锻炼你的意志了。

总之,井下工作艰苦,这是大家公认的。如果你怕苦怕累,临阵退缩,那你就会被淘汰,没出息,是孬种。

如果你熬过了这一关,从荆棘丛生,坎坷不平的道路走出来,你将迎来前程似锦,无限光明的坦途,值得欣慰的是我当时面对困难,思想斗争激烈,甚至想打退堂鼓,但最终我还是战胜了所有困难,变得成熟和坚强了,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实干精神都大大增强,吃苦我不怕,困难踏脚下,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顺风顺水,得心应手,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能较圆满的完成党交与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振兴添砖加瓦,做出有益的贡献。

  

二、科研创新攻克生产难关

如何为发展矿山事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呢?文革前后,矿山井下无论是平巷掘进或运输,还是天井贯通作业,基本上都是老方法,老设备,老工艺,如:

1)平巷掘进采用单机,风动凿岩机打眼、放炮。

2)凿岩是靠人力,笼箕端进矿车。

3)运输采用手推车或电机车牵引。

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

为解决这个生产难题,我们结合矿山实际,引进先进设备,改革工艺流程进行技术创新与攻关,经过三年多的拼搏,终于在井下巷道掘进中使用了台车双机凿岩,铲车联动斗车装载,电机车牵引的一条龙机械化作业线。并不断改进完善,由三条推广到十多条,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平巷掘进这一革命性的变化,受到了广大采掘工人的欢迎和领导的嘉奖。

科研与创新首战告捷,也大大鼓舞了科技人员,接着下一个攻关课题是天井掘进作业,原来的老方法是支柱法,用木材搭台子,自下向上打眼放炮,逐渐向上延伸,费时、费力、效率极低,强度极大,木材消耗惊人。

矿山科技人员在矿山研究院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密切合作,反复研制、试验、不断改进、完善,经过几年的攻关,终于成功用吊罐法取代支柱法掘井成功,并在全矿推广应用,掘井工效成倍增长,劳动强度显著降低,基本不用木材,掘井工人和领导十分称赞。

但这个方法的不足是仍然要工人上罐作业,空间狭小,操作不便,也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我们与矿山研究院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长达5年的设计,研制和试验改进,最后,试制成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天井牙轮钻机,从上中段到下中段,一次性钻井成功,工人不需要上罐,只操纵机器,作业环境大大改善,从此把掘井工人彻底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深受矿工和领导的好评,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集体二等奖。

我作为一名全程参与研制和管理的科技人员,曾多次获奖,评优和创先,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深深地感到,只要科技人员敢想敢干,同心协力,勇于攻关,生产难关就会被攻破,就能为改变矿山的落后面貌发光、发热,个人的人生价值也才会体现出来。

  

三、做事,先学做人

人称,做事易,做人难,的确如此。

毕业后,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一般来说,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但到社会,接触的人和事错综复杂,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谈话,办事,稍有不慎,就麻烦多多,易产生矛盾,易得罪人,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十分重要。

1)要谦虚谨慎,低调做人

大学毕业,凭心而论,仅仅只在课堂上学了些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了些基础,但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你什么都不会做,有时,只能站在旁边观望,甚至碍手碍脚,如我初当凿岩工助手时,师傅要我把磨损的钻头换下来,我拿着锒头锤了十几下,弄得满头大汗,也没把钻头卸下来,师傅急了,从我手中抢过去,三两下就把钻头卸下来了,接着,又要我把好钻头装上去,我照办,但一开钻,钻头就掉下来了,师傅向我瞪眼睛,随即手拿一块铁皮把钻头包了一下,往岩石上一蹬,就行了,我愧疚难当,自责,真没用。下班后我主动向师傅请教,他耐心教我装卸钻头的要领,经过实践锻炼,我很快掌握了装卸钻头的方法,师傅对我点头微笑。

还有一次我在采场值班,突然水管破裂,师傅要我们排障,我用铁丝捆了又捆,可还是喷水,师傅匆匆跑来,从我手中接过钳子和铁丝,不到一分钟就把水管接好了,弄得我好窘啊!

晚上,师傅和颜悦色手把手教我如何操作才能接好水管,这两件事让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工人阶级的伟大,从此,我真真切切拜工人为师,向工人阶级学习,向实践学习,自此,我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工人中的一员——知识分子中的工人了。

2)以人为友,与人为善,名利、地位少沾边。

对人一定要宽容、大度、不要小肚鸡肠,以人为友,与人为善,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团结一致,群策群力把工作搞好,有事当面商量,不要背后乱说,不要嫉妒别人,实事求是处理好该发生的事,不要伤害别人,如有个同志,由于工作需要,兼管经济往来账目,年终结账时,有一笔账目不对数,无凭证,害怕被怀疑据为己有。在当时,这是要给处分的,往后还得不到重用,为此,当事人又急又哭。正要上报时,我经过仔细回忆,说明了钱用在何处,只是没有记账而已。我当即作证并澄清了此事,使那位同志丢掉包袱,轻松前进并一再受到提拔。

在名利面前,不要自私,在荣誉面前,尽量谦让,这对处理好各种关系很重要。

有一年,升工资,按条件是轮到我的,但我是单位负责人,本单位有个同志孩子多,负担重,我反复考虑,最后在会上我主动让出工资指标,感动了对方和全科的同志,领导也表示赞赏,我虽然当时负担很重,但还是挺过来了。

3)要有实干精神,不要夸夸其谈,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要求别人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特别是当了领导干部后,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拖拉,不推诿,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这样,大家才能心服口服,领导也才能放心。

  

四、学工的也要学点文,懂点文艺

学工的也要学点文,编计划,写总结,搞汇报,起草文件,报告都要有一定文学基础和写作能力,特别是从事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没有文字基础和分析写作水平,难以胜任工作,甚至寸步难移。有点文艺爱好和素养,可以修生养性,也有利于联系群众,与同志交往,必不可少。

五、学校教育要更结合生产实际

学校教育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更加结合生产,结合实际,要加强生产实习,锻炼动手能力,以改变大学生到了现场,缺乏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不足。甚至有必要当一段时间的工人,向工人学习,向实践学习,有利于把自己融合到实践和工人当中去,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真正成为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成为实践中的主人。

我工作、学习、战斗了几十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漫漫人生路上,有失败、有教训、有经验,但是更多的是成功。感悟良多,不便一一叙述,仅谈点体会,总的来说还是不败人生,还是一路前行。

我的进步,我的成长,都是学校领导老师教育培养的结果,我铭记在心。我的良好业绩和灿烂人生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党的恩情我感激不尽。谨以此文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

20116月于长沙

  

【作者简介】:曹合群,采563班,毕业后在湖南冶金学院任教,在瑶岗仙钨矿、省科协、省乡镇企业局等部门工作,高级工程师,曾任科长,乡镇企业局副总工程师等职,1999年退休,后被聘为丰日电器集团研究所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