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幸福快乐回忆 ——机设56级 辛承梁

发布时间:2018-11-09来源:中国矿业大学110周年校庆网

19569月,我,一个19岁的高中毕业生,拿着北京矿业学院的入学录取通知书,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来到伟大的祖国首都北京。五年大学生活结束后我留校任教。2000年退休后,又退而不休,继续工作,坚定的实现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目标。当年童心未泯的青年,如今眉发灰白,已是一位75岁老者。

在举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欢庆日子里,回首往昔,历历在目,犹如昨日刚刚过去之事,心中充满了对矿业大学的爱,对党对国家人民的感激之情。


一、为矿院争光

跨进矿院大门后,被编入机设56-1班,住在学生宿舍学南2203室。经过入学教育,加深了对祖国的煤炭事业和矿业学院的了解,端正了专业思想,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学子很快融合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为集体争光、为矿院争光,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更是北京矿院体育代表队员训练和比赛时高喊的口号。

为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同学们人人争当“三好”学生。对于矿山事业工作者,尤其需要有健壮的体魄。党号召我们锻炼好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成为矿大人的共同心声。

我到矿院体育代表队练长跑是从195712月开始的。因为个子比较矮,每次排队都站在排尾,平时,大家都不喊我的名字,而是喊“小个子”、“小不点”,有的干脆把我称为“少年级运动员”。在党的教导和鼓励下,在北京矿院获得了“全国体育红旗院”光荣称号的推动下,我冲破了唯条件论的枷锁,解放思想,在1959322举行的北京市马拉松比赛中达到运动健将标准。

1959323《北京矿院》院刊第189期上是这样报道的:“我院长跑新手机械系同学辛承梁获得的成绩令人大为惊喜,他冒风以优异的出色成绩获得亚军,并通过了该项运动健将标准”。于是,我这个所谓的“少年级运动员”又被大家昵称为“小健将”。

感谢百年矿大,不忘曾“为矿院争光”的人们。19936月在徐州举行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期间)体育(干部/ 代表队员)校友会”上,被当作功臣热情接待。中国矿业大学校园内赫然挂出了“欢迎您北京矿院体育战线上的功臣”的红色大横幅。中国矿业大学体育部颁发的纪念册中,受礼品者的名字前面,醒目的标明“献给北京矿业学院体育战线上的功臣”。这是中国矿业大学对“为矿院争光”者的最高礼遇和褒奖。


二、一弹飞上天

19641016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我是北京矿业学院理力组的一名年轻教师。在次日下午,理力组举行的座谈会上群情激昂,我挥笔写下了十六字令三首:

弹,妖魔鬼怪莫垄断。展巨掌,一弹升上天。

弹,朋友振奋敌胆寒。东风劲,革命大发展。

弹,主席思想是关键。红专健,革命代代传。

来年,学校组织师生深入矿区参加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与煤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去到了河南平顶山。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有两件“小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一次班组学习总结会上,一位井下工人发言时,几乎一句不差地复述了我在动员会上的讲话。真是难以置信,这么一位普通工人听讲时没有笔记,回去后无从复习,总结时讲解得条理分明,这么完整。使我联想到优秀的大学生听课效果,也莫过如此吧。

另一位运输段上的火车装煤工,车箱装完后,总是把表面用铁铲抹得又平又光。我学着他的架势,模仿他的方法,可抹出的煤面却是咯咯嗒嗒灰蒙蒙的。经过多次的观察揣摸,领悟到原因在于我的体力差,手腕没劲。

一弹飞上天,表明国家强大要有实力;平顶山实践,看到了工人中蕴藏的力量。一句话,一个国家,一个人,都要有内功。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首先要从思想上入党的道理吧。

在这次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十年磨一剑

1961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为中国矿业大学各专业本科生上水力学课。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后,担负起为研究生讲授“高等流体力学”的授课任务。从学术水平上讲这是一个飞越性的大跨越,之所以能够胜任,是自己重视知识的积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主动到周围兄弟院校听课学习的结果。仅举以下几项为例:

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水力学教师培训班”,由武汉的教授讲“张量及正交曲线坐标系”,河海大学教授讲“粘性流体力学”,清华大学老教授讲“流体力学进展”。

参加“全国计算流体力学讲习班”由北京大学吴江航教授主讲。

到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听流体力学课。

到清华大学力学系听为研究生和流体力学专业本科生合开的流体力学课。由朱之墀教授讲课,现已晋升为教授的王希麟老师助课。讲课用了两个学期。

听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瞬变流”。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来我校为研究生讲“流体力学”,本人助课。

2005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共北京市委督导组叶宏开组长是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当年,曾来北京研究生部讲授“流体力学”,本人随堂聆听。

就是这样,年复一年,长期积累,不断提高,终于为研究生开出了“高等流体力学”。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四、力学党支部

1978年,在北京矿业学院部分旧址上成立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相继招收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国内外知名力学家陈至达教授发挥了重要的创建作用,担任北京研究生部力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中的党员组成了力学党支部。力学研究室与力学党支部同时被评为北京研究生部的先进集体和优秀党支部。当时支部党员老中青俱全,尤以留校的年轻人居多。从这个不足20名党员的党支部里,走出了诸多国家栋梁之材。其中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国家省部级高级领导干部;

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

喜庆百年华诞的寿星老教授。

其中年轻人多数是力学研究室主任陈至达教授的学生。而陈至达本人是连任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我身为当年的力学党支部书记、时任力建理学退休党支部书记,在矿大百年,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为教授立碑的揭幕式,由我代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写出了下面的献词:

2009年金秋十月。

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日子里,在全校师生员工欢度矿大百年华诞的喜庆时刻,我们尊敬的老师陈至达教授的雕像揭幕了。陈至达教授为人师表,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教授爱国。人生虽经坎坷,心地坦荡以对。先生曾说,看到国家发展强大,那些都算不了什么。

教授好学。顺利时勤奋钻研,逆境中坚持不逾。

教授育人。桃李满天下,人才济济,英才倍出。

教授热心。身为世界知名力学家,连任全国人大代表,小至对班组同事、学生,大到海内外,挚着服务社会。

陈至达教授是我的好老师,人生楷模。先生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心中。

今日十分高兴,能在陈至达教授雕像前鞠躬致敬。

谢谢大家!”


五、关心下一代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成立了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

中国矿业大学关工委配合“创先争优”活动,联合离退休党总支组织老党员和学生共同开展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学校的老同志“老有所为”的积极性呈现出新面貌,坚持以德育为中心,积极参与大学文化精神宣传教育各项活动。

2000年虽然我退休了,但退而不休,坚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目标不动摇,积极发挥余热。回忆起来担任过的校内主要工作有: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校后勤及资产管理处工作质量监督员,力建理学退休党支部书记,校关工委委员。在校外,担任北京学院路地区“创新聚力”宣讲团成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荣誉会员,我国水射流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清洗世界》杂志编委等。

平时,自学书法,日日挥毫,乐在其中。经常撰写诗文、短句,与书法习作。如图《盛世建言》就是为表达“老年养生,中年养性”的思想认识而撰写的横幅。

老年养生,中年养性。激扬清波,涤荡瑕秽。

导养正性,澄莹心神。鉴映群形,颐养天年。

  


盛世建言(辛承梁文并书)

2011年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并同中国矿业大学全体及新老校友交流、共勉。

20117

  

作者简历】辛承梁,教授国家体育运动健将,193610月生,山东青岛人,机56班,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流体力学、高压水射流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曾任中国矿大北京研究生部力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中国劳保学会水射流专委会副主任。编著出版《实用喷射技术》、《宝石选购与鉴赏》、《物理清洗》等书,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有的为EIISTP收藏。2000年退休,现担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学督导,后勤及资产管理与服务工作顾问。